首页 > 電腦網絡 > 通信术语A-Z

通信术语A-Z

3G

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hird Generation Mobile Telephony的英文缩写。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和第二代GSM、TDMA等数字移动通信技术,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。它能够处理图像、音乐、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,提供包括网页浏览、电话会议、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。为了提供这种服务,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。3G技术在室内、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、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。
上个世纪90年代初,欧洲电信标准协会(ETSI)将3G技术统称为UMTS (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)。国际电信联盟(ITU)在2000年确定WCDMA、CDMA2000和TD-SCDMA为3G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,将其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《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》(IMT-2000)。

ARP

地址解析协议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

计算机用以匹配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协议。计算机调用ARP广播一个请求,目标计算机对该请求应答。

ASCII码

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America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

为了使各厂商不同机型的计算机能使用同一套标准化的信息交换码,美国国家标准局制定了ASCII码作为数据传输的标准码。早期使用7个位表示英文字母、数字0-9及其它符号,现在使用8个位,共可表示256个不同的文字与符号.ASCII 码是目前各计算机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英文标准码,相对于ASCII code,中文系统使用最广泛的内码则为Big-5码。

ADSL 2/2Plus

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

ADSL的下行速度高于上行速度,所以被称为“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”。 ADSL是目前世界上xDSL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。它的标准在1999年6月确认完成的。
ADSL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把普通电话线分成了电话、上行和下行三个信道,从而避免相互干扰。由于语音和数据资料是分开传送,上网不会影响电话的正常使用。通过ADSL不仅可以实现高速Internet接入,还可以获得会议电视、多媒体远程教学、远程办公、网上交互式游戏、语音业务(IP电话)、虚拟专用网络VPN等多种宽带服务。
2002年,ITU-T通过了第二代ADSL标准即ADSL2,ADSL2的传输性能比ADSL有了较大改善。ADSL2标准要求支持下行最高12Mbps、上行1Mbps速率。而2003年1月通过的ADSL2+标准在ADSL2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展,通过增加下行频谱的方式提高了子载波数的数目。其可支持的下行速率可达24Mbps,而上行速率可达1Mbps。

ASON

智能光网络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

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,也称智能光网络。它通过在SDH(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系列)中引入路由协议和信令机制,促使交换和传输在光层面的融合,向用户提供波长批发、带宽出租、OVPN、流量计费、SLA业务等等服务。
ASON第一次在光网络中实现了光信道建立的智能性,通过信令减少了人工配置的工作量,降低了运营商的维护成本和难度。同时还可以灵活提供不同的业务等级,满足迅速发展的差异化服务需要。ASON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光网络的主流技术。

ATM

异步传输模式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

ATM(异步传输模式),适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,是一种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技术,能支持多种类型格式(如声音、数据、传真、实时视频、CD质量音频和图象等)的传输通信。
ATM是一种信元中继技术,数据分组大小固定。ATM的传送单元是固定长度为53byte的CELL(信元),信元的信头部分包含了选择路由信息,因而它具有高速分组交换的特点。
ATM在通信的双方向建立连接,通信结束后,再由信令拆除连接。由于它摈弃了电路交换中采用的同步时分复用,而改用异步时分复用,收发双方的时钟可以不同,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带宽。

BICC

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 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
BICC协议是ITU-TSG11小组制订的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。BICC协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,使呼叫控制信令可在各种网络上承载,包括MTP(消息传递部分)、SS7网络、ATM网络、IP网络。BICC协议由ISUP(ISDN用户部分)演变而来,是传统电信网络向综合多业务网络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。

BTS

基站收发台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

BTS是基站收发台英文缩写。
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、基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组成。基站收发台(BTS)和基站控制器(Base Station Controller)构成了基站子系统。一个完整的BTS包括无线发射/接收设备、天线和所有无线接口特有的信号处理部分。BTS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,负责移动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处理。一般情况下在某个区域内,多个子基站和收发台相互组成一个蜂窝状的网络,通过控制收发台与收发台之间的信号相互传送和接收,来达到移动通信信号的传送。

CDMA2000

码分多址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

国际电信联盟(ITU)确定3G通信的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之一(另两种标准分别是W-CDMA和TDS-CDMA)。CDMA2000是TIA标准组织用于指代第三代CDMA的名称。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,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,建设成本低廉。
CDMA2000的第一阶段也称为1x,使现有 IS-95 系统的整体系统容量增加一倍,将数据速率增加到614kbps。比1x 更高的CDMA2000技术进展包括 1xEV。
CDMA2000标准由3GPP2组织制订,版本包括Release 0、Release A、EV-DO和EV-DV。Release 0的主要特点是沿用基于ANSI-41D的核心网,在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增加支持分组业务的网络实体,此版本已经稳定。Release A是Release 0的加强,单载波最高速率可以达到307.2kbit/s,并且支持话音业务和分组业务的并发。EV-DO采用单独的载波支持数据业务,可以在1.25MHz的标准载波中,同时提供话音和高速分组数据业务,最高速率可达3.1Mbit/s 。

CDMA

CDMA是码分多址(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)的英文缩写, 它是为现代移动通信网所要求的大容量、高质量、综合业务、软切换、国际漫游等要求而设计的一种移动通讯技术。具有抗干扰性好,抗多径衰落,保密安全性高,同频率可在多个小区内重复使用,容量和质量之间可权衡取舍等属性。
全球广泛应用的第一个CDMA标准是IS-95A,1998年的IS-95B标准提高了CDMA的系统性能,增加了用户移动通信设备的数据流量,提供对64kbps数据业务的支持。其后,CDMA2000成为窄带CDMA系统向第三代系统过渡的标准。
移动通信系统按多址连接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(FDMA)、时分多址(TDMA)和码分多址(CDMA)。 CDMA技术基于扩频技术,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,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,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,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。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,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,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,以实现信息通信。
CDMA移动通信网是由扩频、多址接入、蜂窝组网和频率复用等几种技术结合而成,含有频域、时域和码域三维信号处理的一种协作,因此它具有

  1. 不色 11月 25th, 2010 @ 15:37 | #1

    好长啊(沙发~

评论提交中, 请稍候...

留言

可以使用的标签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
Trackbacks & Pingbacks ( 0 )
  1. 还没有 trackbacks
  2. Trackbacks 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