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 "雜記言論" 的存档.

关于五险一金,你知道多少?

玉面飞龙的BLOG 作者:yumianfeilong

【转】关于五险一金,你知道多少?供大家参考学习一下~~貌似以上海为例的~~~

具体的社保构成比例为:
养老保险: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%,你自己缴纳8%;
医疗保险: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%,你自己缴纳2%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);
失业保险: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%,你自己缴纳1%;
工伤保险: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.5%,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;
生育保险: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.8%,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;
住房公积金: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%,你自己缴纳8%以上,这么算下来,
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的社保比例应该是21%+9%+2%+0.5%+0.8%+8%=41.3%
你自己每个月为你缴纳的社保比例应该是8%+2%+10块+1%+8%=19%+10块

暂时去掉你交的10块钱不谈,单位缴纳的比例和你缴纳的比例应该为413:190,这就是说如果你每个月为自己的社保缴纳了190块钱,那么单位会往你的社保帐户上打进去413块钱,每个月你的社保帐户上增加的钱就应该是413+190=603块钱。
所以说在你看不见的情况下,单位交的社保费用其实是你的2倍还多,所以你每个月交社保费的时候千万别心疼呀~你要知道单位比你交的多得多了呢,心疼的其实是单位。

baoxian

阅读更多…

亲戚(转载)

1、弟弟想买车,开始说要买马3,后来又说要买马6。我说你还没毕业,第一辆车碰碰擦擦是难免的,还是买台便宜的,多的钱哪怕出去玩好了。他不肯,非要买。我知道他的心思,他最大的目的不过是把车开回家,在亲戚和父母面前给自己一点虚荣心。中国父母的教育永远残忍,一旦我跟弟弟做的事情不符合父母的价值观,父母的反应往往是:“你怎么这么差,你就是不如谁家的孩子,你的人生好失败。”弟弟更惨,父母还会对他说:“你就是不如你姐姐。”高中时他因此脾气变得非常狂躁。大学他开始自己创业什么的,我一直没有反对。但昨天我忽然觉得自己错了。大学教育虽然无用,但依然有助于培养一个人完整的自我,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更有助打开眼界。弟弟从大一开始就没怎么好好在学校待着,交往的人也都是工作方面的。他归根到底还是那个高中的孩子。敏感,自卑,不知所措,想拿东西武装自己。

2、每次过年回家都像是走进异度空间。周围人关心的事情,他们的价值观,是多么不同。亲戚和父母并不了解你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,他们关心的是:“你现在什么职位。你挣钱多少。你买房买车了吗。你结婚了吗。那老公是当官还是做生意。你生孩子没。”如果不是我心理强大,每次过年得被这种无休止的强加的价值判断给逼疯。我采取的方式是置之不理。表情淡漠。几年下来,现在我回家,没人敢问我这些了。也不再关心我了。我像是飘在家族上空的一个幽灵。而弟弟不同,他在被这些东西影响与侵蚀,被那些有意无意的玩笑:“听说你都自己挣钱了,哎呀了不起啊,挣了一百万有吗?”他当然不可能挣了一百万,他们就是这样轻易地摧毁你,让你觉得受挫与绝望。我真想跟弟弟谈谈,让他了解这些。

3、堂弟在大学时是个风流人物,后来去了某个镇上的农业银行。中间他几度痛苦,曾经想过跳槽至南京的某个房地产企业。家里当然不会同意,银行多好啊,哪怕只是镇上的银行,而且那个镇还是出了名的富有。他最终没有走,随后跟一个富有的生意家庭的女孩子结了婚。这次过年回家,他搞了辆大客车拉亲戚们去参加他的婚礼,席开120桌。他胖了很多。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交流。后来说到香港,因为他前段时间也刚去,他说:“香港真是没什么好玩的,太无聊了,我们在那边就是购物,我的信用卡本来额度8万,后来临时打电话回来让他们帮我把额度调到10万,还是刷爆了。现金就别说了……”我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。就沉默了。

4、我总想起那些被淹没的孩子们。我的堂妹,本来是个长得很漂亮的娇小姐,毕业之后伯父让她进了小城里的电力公司。现在她生了个儿子,每句话讲的都是儿子的故事,吃饭时一口一口的喂他。她讲起单位一个女同事,30岁,还没生孩子,同事们都嘲笑她。我想象那个可怜的30岁的年轻女人,因为没有及时生孩子而被耻笑。我也想到自己,幸好我每年只需要回家一次。还有曾经中学跟我每周一起去伯父家吃饭的朋友,那个时候还是一脸羞涩的少年气,东大土木工程毕业,想留南京,父母不肯,被拖了回去,这次再见,他就像个邋遢的中年人。

5、我另一个堂妹,现在在东大读研,我问她:你毕业之后准备去哪里?她说如果要进电力系统,就得回南通。她父母立刻说:“那不是很好嘛!”但她说:“我不想回去,我想留在南京。”她在南京,从不打电话给我,有时周末喊她吃饭,她也经常推辞。我知道她就像当年的我一样,小心翼翼与亲戚们保持最远的距离。也没什么其它原因,只因为他们是亲戚。

版权声明: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
http://qiaomaimai.blogbus.com/logs/104579416.html

qinqi

佛山人民太有意思了

一周以前二楼有户人家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条特别大的狗。在二楼大阳台上给它洗澡的时候我跟同事都看到它了。个头挺大的,只是比藏敖小一码。

别人养狗到也没有什么,可是那狗天天没事喜欢乱叫,也不知道是到了发情期还是它主人没给它吃饱。估计楼道也有蛮多人烦它的,不出几天,下面就贴出了一张打印的告示:

行动起来,将半夜怪叫不带好口笼的发瘟黑狗宰了。吸血蝙蝠

又一次被雷翻了

今天因为某种机遇去了一个女生的QQ空间,看到了一段留言,出于好奇,我去了另外一个女生的空间。

留言是这个样子的。(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,截图我做了适当处理)

不去不知道,一去吓一跳!原来这个人想要找的不是男朋友,而是性伴侣。。。(一个上高中的17岁小女生)

当然只是通过几个图片我是不会做出以上结论的,至于我用何种方法知道的,在这里就不透露了~~~

让我们来看看她的空间吧

阅读更多…

一个老人去死前的全过程 看了都忍不地哭了

在某网站上面看到的这个贴子,特感人,故此收录下来。

第一次看到老太太在竹林里捡柴的时候,我就怔住了,她很瘦、很虚弱,每捡一支干柴,每一次蹲站,仿佛都快支持不住了,仿佛都要倒下去了,虽然满地都是树叶,可她捡拾起来都要付出生命的最后力气
阅读更多…

怎样培养学习的兴趣

摘抄:《学习力——哈佛大学对学习能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》

首先,我们要搞清外界输入的哪些信息可以使人们发生兴趣,或者说发生兴奋及愉快的感觉,哪些信息又可以使人抑郁或者感到厌烦。有意识地输入前者,排斥后者,则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则。具体说来:

(1)新鲜的刺激比重复的刺激更容易使人兴奋

在一切学习活动中,初学者往往是从模仿开始,好像是小孩子学走路。由于入门是一个飞跃,从未知到知,从不会到会,最初模仿的东西都是新鲜的,自然有一番情趣。但是,如果模仿性的学习持续太久,那么兴趣就要衰减。

所以,在学习时,要不断提出新问题,或者不断显露出问题的某个新方面。这会使自己受到新鲜的刺激,从而使兴趣油然而生。

(2)生动形象的东西比平淡、抽象的有趣

当遇到平淡无味而又必须学习的东西时,如果把它们与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相结合,则能提高学习的兴趣。现在,一些中小学校在对孩子们教外语时从唱外语歌、听外语唱片开始,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。记外语单词本来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事,但它一旦与音乐相结合,就显得非常轻松,能给人以愉快、舒畅的感觉。

(3)节奏感强的东西比单调的东西有趣

我们的一些教授在给学生上阅读课的时候,经常会给一些文章谱上节奏感极强的曲子,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。如果遇到了一篇比较晦涩的文章,你也可以试着给它谱曲,通过韵律与节奏来提高自己的兴趣。

(4)真实的东西比、遥远的东西有趣

曾经有一些学生利用录音机把书本内容转变成自己的声音,以提高学习兴趣。特别是有些书刊内容繁杂,或已看过多遍还是懵懵懂懂,再也提不起兴趣。此时可以改用朗读一遍并加以录音的方法,这样便把原来“要看的”变为“能听的”,而且是自己的声音,当然会有新鲜、亲切的感觉,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。

就像我们哈佛的学生一样,他们为了练习外语口语,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外语演讲比赛、外语科技报告会,或者把课文编成短剧进行排练,建立模拟小商店,几个人分别充当顾客和售货员等等,在创设的环境中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。当学生自己步入“逼真”的环境之中时,他们就会不再以学习为苦事了。

(5)学习内容的难度与原有知识水平相适应

其实这里的道理很简单:原有知识水平高的人看太浅而易懂的书,因为讲不到多少新的信息,也就不会感兴趣;相反,原有知识水平低的人去看太难的书,因为过分地吃力、紧张,就容易过早感到疲倦,亦很难激起兴趣。

(6)学习内容与实际需要相适应

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。当自己要学的科目很多或者想看什么书难以决定时,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,兴趣很快就会培养起来。比如,我们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,就马上到图书馆去寻找有关的书籍。如有可能再想办法买到这些书籍。抓住一二天自己求知欲望最强的时间,从头到尾耐心地读下去。日积月累,不但能读到很多书,而且兴趣会越来越大。

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,之所以有助于兴趣培养,一是因为目标明确而且近在咫尺,注意力容易集中;二是因为它见效快,当看到自己已经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,每个学习者都会兴趣倍增。

希望这些方法能使你尽快地培养出学习兴趣,从而帮助你脱离原来学习枯燥的窘境。